close

大家好,我是烏陵土明。


過氣的遊戲製作人烏陵土明。(為什麼過氣?因為曾經輝煌過。)
專案災難專家烏陵土明。(為什麼是專案災難專家?因為我說好的不一定準,說壞的一定準)
三吸達人烏陵土明。(哪三吸?吸空氣、吸菸、吸鼻涕)
敗家達人烏陵土明。不是我很會BUY,而是我經常慘「敗」。
很雖的抽籤合宜宅沒抽到,卻很幸運的候補買到浮洲合宜住宅,又變成很雖的成受災戶?的烏陵土明。
DIY維修工具人烏陵土明。

什麼是烏陵土明呢?為什麼你筆名叫做烏陵土明呢?請看這篇  「什麼是烏陵土明






看倌們看過常態分佈曲線圖嗎?(參考網路圖片資源,如下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這跟今天討論的主題[人才品質管理],有甚麼相干呢?看倌請耐心看下去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之一,就是在各類型的部屬身上要花多少時間配當。主管們可能有幾種截然不同的想法:

  1. 把資源投放在績效最差的員工身上。因為這樣才能夠平均大家的生產力。
  2. 平均投放資源,因為這樣才公平。
  3. 把資源放在績效最好的員工身上。因為這樣才能追求最大的生產力。

        是的,員工的[品質],會影響主管投入資源的多寡。

        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我開始研究自己的[人才品質管理]哲學。

 

 


 

        話說我曾與幾位朋友闊談事業與管理。其中,L 君認為人力品質分為以下幾種:

  1. 人渣:在[組織]內沒有生產力,反而是會敗降低生產力的人。例如:十惡不赦的罪犯。(PS.[組織]可能是指:國家,社會,公司,學校等)。人渣的比例約占10~15%

  2. 人力:依附組織系統,付出容易被取代的能力,藉以獲取生存資源。例如社會中,無技術門檻、任何人都能夠做的工作,這種職位需要的是人力,而非人才。人力的比例約占60~70%

  3. 人才:能夠改善組織運作,其對組織來說很難被取代性。例如:高階的程式設計師。人才的比例約占10~15%

  4. 人物:能夠發揮眾多人才、人力,來做好組織運作的人。例如:優良的企業經理人。由於這類型的人鳳毛麟角,因此幾乎不可被取代。人物的比例約占3~10%

(這是L 君分析觀點,勿筆戰。)

(馬雲後來又列出五種人,分別是人物、人才、人手、人員、人渣,意思非常接近了)

 

        另一位擔任教師的Z 君,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,分享了自己的心得。Z 君認為,學生品質分為三種:

  1. 末段班:人數少。Z 君認為多數的壞學生是怎麼教也還是壞學生,即使費盡心力成效也有限。也許有少數學生可望提升,不過是可遇而不可求。末段班的比例約占15%
  2. 中段班:人數最多。Z 君認為,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中等程度的,環境師資好壞,會嚴重影響他們的進退。因此必須集中教育資源在他們身上。中段班的比例約占70%
  3. 前段班:人數少。Z 君認為好學生就是好學生,不會因為環境好壞而有影響。他們會自己走出自己的路。老師只要適度的關心他們即可。前段班的比例約占15%

(不一定所有老師都是這樣想的。但我也僅就Z 君觀點與大家分享)

        天下文化[自私的基因]這本書,對於生物求生本性有生動之闡述。我得書中論點,加上兩位友人的觀點,胡亂自創[人才品質管理]的概念:

  1. 人才品質跟學生品質都是呈常態分佈曲線。[人渣]少,[人力]居多,[人才]也少。但稍有不同處是,[人物]更是鳳毛麟角。
    我尋思,為什麼人渣數量少?由於他們具有"自我毀滅"的因子,且要擔任"人渣"、自以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也需背負非常痛苦、巨大的壓力,因此數量必定會控制在一定數量以下。
    其次,為什麼人才少?我不清楚。但若每個人都是人才,那麼就會變成[人才]中最傑出者才是[人才],其他人相對地就成為[人力],也表示著全人類都在提升與進步。不管如何,相對性的比較還是會繼續存在。

  2. 公司或企業品質和人才品質也一樣呈常態分佈曲線。[爛公司]少,[普通公司]居多,[好公司]也少。我尋思,為什麼爛公司少?因為爛公司日久必後遭受淘汰、倒閉,所以爛公司少。為什麼好公司少?因為相對優勢的公司成為[好公司],大多數績效中等的公司就變成了[普通公司]了。

  3. 公司對員工投入資源,和老師對學生投入資源,我認為是難以相比的。公司講究整體加總績效(例如:總營收、毛利、淨利、人均生產值等),而學校講究的是達到一定程度績效的人數值(例如:公立學校升學率)。因此兩者在意的目標不同。所以,公司對員工投入資源,和學校對學生投入資源的思維邏輯,應有不同。

  4. 依照賈伯斯的觀點,優秀員工的貢獻可能是一般員工的3 倍以上。依此前提,假設,[人渣]每年度對公司的貢獻值是-10 (沒有生產力還消耗公司資源 )。 人力貢獻值是10。人才貢獻值是30。人物貢獻值是90。(PS.後來賈伯斯修正了差異更大的數值,但我還是得很保守的估算)

  5. 假設,每年公司投入時間與資源,該人力資源可獲得原本貢獻值可以往正數值方向成長1.5倍 。且,不管何種人力資源都有成長瓶頸,到達一定貢獻度之後(暫定為100),貢獻度的成長就會趨緩或停滯,則一年期間投入相同資源,[人渣]貢獻值成長為-5,[人力]貢獻值成長為15,[人才]貢獻值成長為45,[人物]貢獻值成為100(我是假設人物的成長很快的就達到極限,差異0.1貢獻值,可能造成財富大幅的差異)

  6. 在此理論架構下,投入資源在[人才]身上效益最佳。因此,參考七三法則或八二法則,若集中約70~80% 的資源在[人才],20~30%的資源在[人力],可能可以得到最大效益。

        基於此前提假設,我在管理工作上以實戰經驗來進行驗證。

 

(PS.我對績效好壞定義如下:薪酬與工作貢獻相除之比值。薪資高的員工的目標應比比薪資低的員工還要高。因此合理的目標加上合理的表現,績效分數應是相同的)

 




 經過數年下來的觀察,我發現幾個事實:

  1. 將資源公平分配給所有人是齊頭式平等,假公平。貢獻良多的人與沒甚麼貢獻的人擁有一樣資源,情何以堪,反而造成優秀者出走,導致組織衰敗。

  2. 領導者應致力調整[人渣]、[人力]、[人才]、[人物]比例到達企業型態所需的平衡點。(例如:清潔公司和軟體公司對於人力需求比例是截然不同的)

  3. 調整[人才品質]也等於是調整[公司品質]。

  4. 人才品質是相對性的,不是絕對性的。例如:請畫家去登陸月球,或是讓數學天才去烹飪美食,並不適用。能適合當下需求的人才,才算是人才。

以上看法與各位分享。




相關文章

打考績/考核的迷思

職場留才的迷思 喂~你把留才跟流才搞混了~

職場用人的迷思 從三國蜀國劉備的眼光來看人才管理

職場徵才/選才的迷思 想組個天龍特攻隊?找對A咖 一切搞定!

遊戲產業的人才管理:(二)養成篇

遊戲產業的人才管理:(一)招募篇


更多烏陵土明的世界觀,討論到關於「經營管理」的文章

arrow
arrow

    烏陵土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